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

秦自强:一名退伍兵的岗位成长记

发布时间:2025-08-14 阅读量:

二十年前那个冬日,绿军装裹着对军营的滚烫憧憬,在急促的集合哨声里,我成了一名军人。如今再想起那段时光,记忆里总飘着五公里越野后胶鞋的汗味,印着五百米障碍上蹭出的伤疤,更刻着排长那句掷地有声的话:“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,一切艰难终会成过往。”这两载军旅,像一场烈火淬炼,把“坚韧”二字烧进了骨子里,成了往后人生里最硬的底气。

脱下军装那天,我以为军营的故事就此落幕,却没想人生的“二次入伍”正在不远处等我。走进公司财务室的第一天,看着满桌的凭证、报表和陌生的专业术语,我像个刚入营的新兵,手足无措。但部队教会我的“不服输”瞬间苏醒——当年能在烈日下练队列、在泥水里滚战术,难道学不会一本账?

我把军营的“执行力”搬进了财务室。跟着老会计学做凭证时,就像当年跟着班长学持枪,一笔一划都不敢马虎;面对年度决算的复杂报表,就像啃下五公里越野的最后一公里,咬着牙逐行核对、逐数校验。曾经让我头疼的“权责发生制”“复式记账”,渐渐成了得心应手的“武器装备”;部队里练出的“严谨”,化作了核对数据时“差一分都要查到底”的较真;当年野外驻训时“不遗漏一件装备”的细致,变成了登记账目时“不记错一笔往来”的坚守。公司给的成长平台上,我从“财务新兵”慢慢长成能独当一面的“账房老兵”,才真正懂了:岗位从不是束缚,而是另一片能让军魂生长的土壤。

如今站在公司转型发展的新起点,我总想起军营里“站岗就要站成标杆”的老话。财务岗位虽没有硝烟,却连着公司的“钱袋子”,每一笔预算编制都得像当年规划战术般精准,每一次资金运作都要如守阵地般谨慎。面对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新挑战——系统升级、模块更新、线上报账流程铺开,我又拿出了部队里“啃硬骨头”的劲头:白天跟着技术人员学操作,晚上抱着手册啃到深夜,就像当年在演习前反复推演战术,非要把新系统的“脾气”摸透不可。

更难忘的是部队的“传帮带”传统。当年班长手把手教我拆枪装枪,如今我也把这份耐心给了年轻同事。教他们核对数据时,会想起排长教米兰游戏“细节决定成败”;带他们攻克难题时,总忍不住说句“想想当年米兰游戏怎么过障碍的”。看着他们从慌乱到从容,就像看到当年那个在军营里慢慢成长的自己——原来军魂的传承,不止于军装,更在一言一行的影响里。

有人问我,退伍这么多年,军营的印记还深吗?我总会指着财务室墙上的“严谨务实”四个字笑答:你看,这字里行间都是军魂。军装虽脱,那声“服从命令、严守纪律”的誓言从未褪色;岗位变了,但“为责任坚守、为使命担当”的初心始终滚烫。

如今再听军营的歌,依然会眼眶发热。因为我知道,那些在军营里淬炼的品格,早已化作账房里的认真、岗位上的坚守。往后的日子,我还要带着这身“军魂”,在财务岗位上把每一笔账算清、把每一份责扛牢,就像当年在军营里承诺的那样:一生坚守,不负初心。